首页 > 历史小说 > 万历明君 >第248章 风景天慳,金丹根宗

第203章 太祖故事,还复旧制(1/3)
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  万历七年,注定是喧闹的一年。

  这一年里,沸反盈天这个词,在天下间招摇过市走了一遍,从坊间到士林,从地方到朝堂,从文臣到武将,从皇宫到校场。

  而今日的京城,最为轰动的事情,毫无疑问乃是有人聚兵谋逆,趁着皇帝出宫的时机,当街杀驾。

  事情一发生,消息便以高府为旋涡中心,为惊涛骇浪所裹挟,猛然席卷开来。

  权势又宛如堤坝一般,过滤着消息的速度与精准,轻车熟路地逐级下放。

  各卫指挥使、指挥同知,各营的游、佐将军,听上去理应第一时间反应的武将,实际听闻消息的时间,其实颇为靠后。

  甚至于,彼辈上一刻才火急火燎地披甲整队,焦急等待着救驾勤王的号令。

  下一刻,诚意伯刘世延为皇帝亲自制服,并命品级以上军官前去校场观刑的诏令,已然接踵而至。

  一干指挥使、指挥同知、各号将军,不管心中如何做想,也只得立刻遣散了麾下的兵丁,火速赶往大校场。

  ……

  京营三大营的校场,都设在德胜门与安定门外(今校场口街、西营房胡同一带),而大校场,指的是万历五年,皇帝应顾寰所请,开设在南城宣武门外的将军校场。

  凡有大事,譬如京营戎政府换防点将、发放赏赐、测试新型火器、抑或者朝中暂定的下月正旦皇帝御驾巡阅,乃至对犯禁的高品阶武官进行军法处置,都会在大校场进行。

  这种地方,一干将军、指挥使自然是常出入,极为熟悉。

  然后,今日皇帝遇刺后无端召见,氛围却与寻常时候大不相同。

  风雷渐止,天色仍旧阴沉,瓢泼大雨下了个尽兴,恰至尾声的雨水,夹着雪花飘落在了露天的大校场中。

  禁军身形挺直,面色肃穆,守在大校场冲要位置,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
  或是才经历了一场厮杀的缘故,禁军眼神中的杀气还未彻底消散,染血的兵戈也没有收起,明晃晃地拄在地上,寒光四射。

  空气中弥散着淡淡血腥气,愈显沉凝压抑。

  不知哪里来的文臣,率先抢占了靠近帅台的位置,在随驾的近臣重新调整了文武位置后,正用一种警惕以及审视的目光,打量着后来的一干指挥使、将军。

  帅台左右是两面牛皮大鼓,这次平乱斩敌最多的两名勇士,被挑选出来擂鼓。

  咚咚咚。

  富有节律的声音,似乎敲击在众人的心口。

  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等,六部诸堂官王锡爵、汪宗伊等,仓皇赶来校场关切皇帝安危,又被皇帝三言两语打发回衙门坐班。

  只有内阁王崇古,兵部侍郎陈经邦等人被皇帝留了下来。

  在拒绝了皇帝命人撑伞的优待后,两人默默走到帅台下,在东班站到首位领衔文臣。

  后来的武将们不时朝西班班首的徐文璧、顾寰使去焦急征询的眼色,欲探究皇帝此举,究竟当真是一时兴起让人来观刑,还是要借机株连与刘世延相关之人——相关这个范围太广了,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被波及。

  可惜,无人回应。

  在沉闷的鼓声也停息之后,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响起。

  雨声最衬托安静。

  此时尤其如此。

  更令人心生不安的是,校场帅台上伫立的那道身影,自始至终都没怎么动过。

  皇帝来得风风火火,喝骂后知后觉的二十六卫禁军指挥使,怒斥姗姗来迟的三大营将军,胯下驰骋的千里马嘶鸣不止,身后拖拽的谋逆贼叫嚣不断。

  但在皇帝登上帅台之后,画面便仿佛凝固了。

  骏马被皇帝信手绑在了身侧,正孤零零地四处打量,不时抖动淋在身上的雨水。

  刘世延一动不动趴在皇帝跟前,包扎的布条早就不翼而飞,各处都淌着鲜血,起初还能看到身子微颤,如今已经没了动静。

  皇帝一身戎装,双手拄着佩剑,按在双腿之间,沉默地端坐于帅位。

  戎装并非皇帝常服之一的曳撒,而是时隔六十年,再一次有朱家皇帝头戴凤翅盔,身着鱼鳞叶罩甲,腰悬长弓背负箭。

  众人纷纷用余光打量着一身甲胄的皇帝。

  颇类武宗啊……

  少年皇帝披甲带剑固然威严,却也使氛围愈显沉凝。

  终于。

  “陛下,内阁,兵部,二十六卫禁军指挥使、指挥同知,京营副、参、游、佐等将,戎政府总督、参谋、视阅科道,五军都督府……尽数到齐。”

  郑宗学声音不算浑厚,却恰到好处响在了校场所有人的耳中。

  从内阁到兵部,从禁军到京营,如今京城中牵扯兵事的文武,已然尽数在此。

  众人屏息凝神,恭候天音。

  然而,皇帝并没有出言以对,只是抬起手,将那位京营参谋挥退。

  好半晌过去。

  仍旧不见皇帝有所动作。

  众人面面相觑,只得一齐拱手相请:“陛下。”

  这一声下去,帅台上终于有了动静。

  只见帅台上的身影缓缓起身,微微抬头后,凤翅盔下的面孔,揭示在了文臣武将的面前。

  动作之间,一身的甲叶铿锵作响。

  紧随其后,是居高临下的目光扫来,看出不太多情绪。

  众人渐渐低下了头颅,打量的余光也不动声色收回视线。

  皇帝仍旧没有开口,只是静静扫视着校场上的一干文武。

  从文臣到武将,从禁军到京营,就这样一一扫过。

  沉默。

  长久的沉默。

  遇刺之后的皇帝,最让人惶恐的事情,是皇帝的怒火肆无忌惮地爆发——一干武官来之前是这样想的,如今却突然有了新的体悟,原来,沉默的火山,会更令人不安。

  不安的情绪开始蔓延,吞咽与抿嘴的动作,频繁出现在人群中。

  叮当。

  皇帝拖拽佩剑的声音,给了沉默一丝声响。

  沉默似乎会积蓄力量。

  以至于此时帅台上的一丁点动静,都让人聚精会神。

  “今日,又有人要杀朕,朕的右都督,世袭罔替的伯爵,竟然聚兵数百,杀到了朕的十步之内。”

  朱翊钧终于开口了。

  按理来说,这种话一出口,立刻就有人伏地请罪。

  但在长久的沉默后,第一句话往往不会被打断,取而代之的,是此起彼伏长出一口气的声音——无论皇帝在说什么,此时都犹如天籁。

  至于皇帝遇刺……

  众人下意识朝刘世延看去。

  徐文璧与顾寰对视一眼,神色颇为复杂,到底世代富贵的勋贵,何至于走到这个地步?

  陈经邦厌恶地朝刘世延的方向轻哼一声,似 南柯园提供了鹤招创作的《万历明君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203章 太祖故事,还复旧制在线免费阅读。
上一页 目 录 加书签 下一页
新书推荐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如有疑问,请联系作者删除

Copyright © 2021 南柯园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地图导航 地图XML返回顶部